把握市場的春江水暖,才有及鋒而試和脫穎而出。作為中國近鄰,越南不少企業長期關注中國市場的發展變化,精準洞察中國市場的消費趨勢,力圖在市場擴容中搶機遇,在消費升級中謀機緣。
地處湄公河流域的越南有一種特產叫“查魚”。這種灰脊白肚、刺少易熟的淡水魚經常被制成冷凍魚片銷售,頗受消費者喜愛。但是多年前,中國消費者對這種魚類并不熟悉。
尋找新市場,靠洞察先機,更靠深耕培育。為了讓中國食客能夠品嘗到“湄公河的味道”,越南晨星集團多年前開始向中國一線城市的大廚們提供查魚食材,用中國食客喜好的烹飪方法制作。
“如今,我們的產品已在北京、上海、四川、廣東、福建等地走上餐桌,”集團副總經理張永成說,“中國大市場給越南的水產業帶來了大機遇和大前途。”
越南水產品出口加工協會數據顯示,中國對查魚的進口持續多年快速增長,去年已成為越南查魚進口國。挖掘市場潛力,把握市場脈動,培育消費認知,在張永成看來,這就是企業的“生意經”。
38歲的巴基斯坦企業家阿德南·貝希爾也是中國市場的“觀察員”。信息技術專業出身的貝希爾10年前開始涉足面向中國的進出口貿易。起初,他從中國進口電子產品并作為批發商在巴基斯坦分銷。去年,他開始向中國出口一種高品質食品——喜瑪拉雅巖鹽。
伴隨中國市場對食用鹽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,中國消費者開始熟悉和青睞高純度、多礦物質的喜馬拉雅巖鹽。今年以來,貝希爾向中國出口了1000多噸這種采自巴基斯坦凱沃拉鹽礦的、有著“鹽中**”美稱的當地特產。
借博覽會的東風,生意越做越好的貝希爾已準備了一份**競爭力的產品清單,打算來一趟中國商務行。